官方公众号
为什么改变这么难?因为认知不到位
2023-08-28


为什么改变这么难?因为认知不到位。

其实所有人都想改变自己,变得美好;

其实没有人愿意改变,99%的人都在维持原来的自己。

(一)为什么如此矛盾?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说:在我们内心里有两个自我:一个理想的自我,一个本能的自我。

理想的自我,渴望变;本能的自我很难改变。打个比方,本能的我就像一头固执的大象,力大无比;理想的我就像骑象人,力量微不足道。

所以,谁痛苦,痛苦到受不了时才会被动改变!我们看到那些做出改变的人,往往是生活遭遇了突变的人,不仅仅是骑象人痛苦了、大象也非常痛苦了,才发生了改变。

当然,改变也会伴随痛苦,但这是短痛;一直不愿成长改变,就一直痛苦、辛苦,积苦成疾。

改变是心理年龄的成长——不改变成长,更可悲的是,心理年龄会一直停留在没长大的小孩状态里。

(二)改变的基本原理。

我们之所以觉得改变很难,是因为我们还不够了解改变。

改变的本质,就是创造新经验,用新经验代替旧经验。

用行为主义的观点是——通过做新的行为,获得新的反馈,新的强化,并切身体验到它的美好,一步步创造新经验,用新经验代替覆盖旧的做法。这是驯服大象的过程,让大象尝到甜头。

如果我只有想象中的期待,没有新的行为带来的新经验,改变就很难发生。

你想要减肥,想要改掉吼孩子的习惯,但仅仅是做到想的阶段。如果你罗列好了计划,目标,这些计划缓解了我们目前的焦虑和压力,满足了我们要改变的心理。大脑里真正改变的动力就减弱了,于是就会停于此了。

下次会继续该吃吃、该喝喝,该吼孩子继续吼,即使你再次发誓,也没有几天的效果。

你发现没有,这个过程中,并没有产生新的行为经验和反馈,所以到最后,改变还是没有发生。

(三)改变的三种方法。

第一个方法:把自己放在一个必须产生某种行为的生态位里。

比如,你想阅读,就要去图书馆的阅览室,你想要孩子好好作业,孩子书桌上所有与作业无关的东西都必须清除掉,并在书桌前方贴上一些激励自己的话……什么样的生态位,培育出什么样的物种。

第二个方法:只改变一点点,降低要求。

比如,你想减肥跑步,不要要求跑5公里,只要求先下楼即可,或者只要求散步十分钟即可;你想不再吼孩子,你先要求每天忍住一次即可………你轻而易举能做得到,就是新的行为和新的经验的起点。

第三个方法:多用正面情绪激励内心的大象。

内在的大象往往是趋利避害的,尽量减少与它对抗,我们可以用被爱、怜悯、同情、谅解、忠诚这类情感去激励它,显然后一类情感才是能触动大象改变的积极力量。就像对待孩子一样,安抚、陪伴是最有效的,批评和指责往往带来反弹。

这些方法本质上都是在跟本能的大象做博弈,要么是安抚好大象,要么是给大象划一个圈子。

其实方法不是万能的,每个人要根据自己的特点进行方法的选择和尝试,第一种方法建议偶尔用一用,第二三种方法可以多多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