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公众号
检定语言模式--《重塑心灵》读书笔记(一)
2024-07-29

语言是思想的外壳,是我们赖以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感情的工具。我们每个人说的话,并不能传达出内心的所有想法,尤其内在的信念、价值观、规条等。

如下图所示:

语言的分为表层结构(意识层面)和深层结构(潜意识层面)。我们平时说出的话,常经过扭曲、归类和删减。要了解话语中的深层结构,找到说话者未说出的价值观、信念、规条,可以

运用NLP的检定语言模式。

微信图片_20240729145708.png

一、检定语言模式

检定语言模式,是NLP最重要的技巧之一。检定语言模式,教我们如何用语言去澄清语言,去探索一段话中的逻辑,从而掌握一套有效的思考技巧。

所有的话语,都始于内心深层的一些意念(深层结构),经过扭曲、归类和删减三个程序的不断运用,终于形成文字语言。因为来自内心深处,所以一个人的话总是在显示他的身份、信念、价值观和规条。

1、扭曲

我们对一件事的认知过程中,必有扭曲的情况出现。如:杯弓蛇影,如:各种比喻。扭曲并不完全是坏事,正是因为有了扭曲的能力,才使我们能够享受音乐、美术等。例如:孩子看到天上的云,会想象出个各种小动物。

2、归纳

新的知识进入大脑后,大脑会把它跟我们原有的类似数据做出比较和归类,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学习。

作为培训师,归类和总结,也是我们的基本技能。

3、删减

  每秒我们的大脑接收到大约200万项数据,它必须要将绝大部分的数据删减。同一件事,有非常多的细节,我们说出来的,只是很少一部分。所以,删减存在于每一句话中。

  虽然上述三种程序,对我们的工作、生活都有帮助,同时,也会带来不少的困扰,例如在交流和沟通时,因无法准确理解对方的意图产生误会,影响感情和工作效率。检定语言模式,就是侦查出说话者的话语中某种模式的出现,运用询问问题的技巧,还原扭曲、归纳、删减三个程序,从而将导致困扰的深层结构数据呈现出来。

   检定语言模式运用很广泛,如:在日常生活中,跟家人、朋友的沟通;工作中,跟上司、同事、部属的交流等;在别人身上运用,能够判断其背后的意义,更好地了解对方的意图,提升沟通质量;用在自己身上,能大大增强清晰思考的能力。

  我自己很感兴趣的是:如何在培训需求访谈时,运用检定语言模式。下面的分享中,我会进行这方面的尝试。

二、检定语言模式之语式分类

微信图片_20240729150830.png


书中列出了扭曲、归纳、删减三个程序,共12个语式分类。下面我们一一了解:

1、 扭曲类

1)猜臆式

说话者想当然地以为知道另外一个人的内心看法或感受,其实是主观臆断。

猜臆式的特点:

说话的内容明显只有另外一个人才能决定。如:女孩子说:“我男朋友肯定是嫌我不漂亮”。这就是女孩子的主观判断,因为她男朋友是否嫌他不漂亮?只有男朋友能够决定。

在培训需求访谈中,也常遇到猜臆式的扭曲,如:生产部门的员工说:“仓库一定假装没看到我们的领料单。”化解的问句:“你怎么知道的呢?”

2)因果式

  因果式涉及到“责任”上的问题。说话者认为一件事情的出现,导致了另一件事的产生。其实二者之间可能没有关系。

  因果式的特点:出现“因为、所以、故此、于是、使、令”等文字,有时没有这些连接词,句子的意思已经很明显。如:“他不帮我,我无法按时下班”

  在培训需求访谈中,因果式的扭曲,常常是为了推卸责任,如:“仓库没加班,我们无法生产”。化解的问句:“这二者有什么关系呢?”(可能对方回答“没有材料,无法生产”,再剥洋葱,最终的原因,可能是:生产单位没有提前领材料,导致无法生产,而非仓库的未加班所致。)

3)相等式

  句子中有两个意思,说话者认为他们是相等的。句子中的两个意思中,一个是可见的行为,另外一个则是不可见的感觉或意义(从理解层次角度来看,前者是环境/行为,后者是能力或信念/价值,而硬要将它们相等起来。)

  相等式的特点:有“就是、即是、是…..就 ”等。有些不用连接词,也很明显。如:“您不洗碗就是不爱我”。

  在培训需求访谈中, “不说话就是默认了”“他没打电话来催,就说明不急”等,都属于式的扭曲。化解的问句:“为什么不说话就是默认了呢?”;“不说话除了默认,还有哪些意思呢?”“为什么说他没打电话来催,就是不急呢?”……

4)假设式

  句子意思的成立,取决于一个没有说出的假设基础。

  假设式的特点:假设式的话语透露说话者的一些信念(关于人生、世界、自己、别人、神等。)很多假设式的话语,往往用“为什么”三字开始,均为埋怨的说法。如:“你为什么不支持我?”

   在培训需求访谈中,如“客户那边应该能接受这点小误差”。化解的问话:“是什么让你认为客户可以接受这个误差?”或“何以见得?”或“你怎么知道?”或“谁说客户可以接受这个误差?”

         5)虚泛词式

            虚泛词是抽象的名词,是满口大道理的人常用的语言模式。

            虚泛词代表一些人生必须面对,却往往难以定义的抽象事物,背后是说话者的一些局限性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未经过深入和清晰的思考,但被认为理所当然,别人也是支持的。如:自由、道德、尊敬、公平、爱情、智慧、沟通、管理等。

            虚泛词的特点:把一个过程“虚泛化”,使其成为一个名词。如:“我们缺乏理解。”

            在培训需求访谈中,如“各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化解的方法,是由“名词转为动词”。问句如:“你希望做怎样的沟通?”

    2、归纳类

      1)以偏概全

             说话者以一种经验去认定所有类似情况都会同样如此。这让说话者看不到事情的种种可能性和机会。

        以偏概全的特点:这个语式的说话表现出一份“绝对”的意思,以偏概全常有以下文字出现:所有、永远、每一个、没有一个、总是、从来、向来、经常、完全、绝对、时时等。如:“他永远是半夜在回家”。化解的方法,是找出例外,或者顺其自然而夸大到可笑的程度。

          在培训需求访谈中,如“他们总是不配合工作”“A客户每次都提出无礼要求”、“生产部从来不按交期先后安排生产”……化解的问句,如:“A客户这张订单的要求中,哪些是无礼要求呢?”、“如果生产部出来不按交期先后安排生产,会有什么结果?”(可能的结果:最终会引发公司管理混乱,盈利下降等,而事实是:现在公司一切正常,且不断加薪、发奖金。这样让说话者认识到自己以偏概全了)

2)能力限制式

说话者内心对事情的合理性或者可能性有一些错误的信念,筑起框范去限制自己,在说话中表现出来,从而使说话者看不清事情可以有的解决或图片,陷入思想困境之中。限制式有两种:

(1)可能性

    说话中包括:可以、不可以、可能、不可能。其中,可能性有两个意思:一是是否有能力;二是有能力,但选择运用或不运用。例如:“我不能让自己安静下来”。化解的方法,就是帮助对方跳出框外。如:“你做了什么让自己不能安静下来”

    在培训需求访谈中,如:“我不能保证所有产品合格”。化解的问句:“什么阻碍了所有产品合格”

(2)需要性

    说话中包括:应该、不应该、必须、必须不。“需要性”是表达一些规条的存在,这些规条往往限制了实现信念价值的最佳可能的出现。如:“你必须离开”。这样的话语,通常是指责别人,企图给对方制造犯罪感,从而控制别人。化解的方法,跳出这个框,问:“我不离开会怎么样呢?”

    在培训需求访谈中,如:“他们应该主动打电话来问生产进度”。化解的问句:“不主动打电话来问,会有什么好处?”

      3)价值判断式

             句子很明显有一个价值的判断,但没有说出这个判断的来源。例如:“男子汉不哭”。化解的方法,找出判断的来源,才能质疑话语的真实性。如:“谁说男子汉不应哭的?”

             在培训需求访谈中,如:“我主动沟通会导致他们太懒”。化解的问句:“为什么会这么说?”

    

3、删减类

删减类包括下面的语式。我试着用培训需求访谈中的类似情况作为案例,分享化解的方法。

微信图片_20240729151220.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