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李中莹老师的相识,缘于朋友,始于去年的9月。在此之前的多年,虽已久闻大名,却不曾想过生命中会发生交集。从两年前开始,因为自己孩子的教养问题,开始关注起有关亲子关系的话题,并时常在分享一些自己初浅的感悟,这个过程中,幸得李中莹老师的关注,不断地给予我教诲、指导、鼓励和鞭策。记得我在表达自己的谢意时,李中莹老师的一句话深深感动了我,他说:“我的使命是信差,把有用的学问送到该收信的人。你已经在做同样的事,同道中人了。”这句话既彰显了一位大师的谦虚、淡泊,更透出了他深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份人格的魅力令我折服和感动,也给了我莫大的信心和力量。 系统、全面是我读本书的第一感受。书中内容不仅涉及到了很多传统亲子书籍中包含的亲子沟通、情绪管理、智商提升、高效学习等问题,更有基于近几年社会中出现的小悦悦事件、名教师家暴、城市高离婚率等所反映出的一些新问题,比如孩子的心理素质、家长的心态调节、单亲和再婚家庭的亲子关系、生命系统等问题。书的内容,可以说时代性非常强,几乎包含了当前亲子关系中所能触及的一切话题。在一本书中用如此多的维度去阐释亲子关系,给人以启示,还是我第一次读到。 精简、通俗是本书的特点之一。在一本书中能包容如此多的知识点,是源于李中莹老师对亲子关系的规律特点深刻的理解和把握,以及多年多领域学问的积累和娴熟的语言驾驭能力。现在的很多涉及到亲子关系,特别是儿童教育学和心理学的书籍,专业性过强,晦涩难懂,用了很长的篇幅去解释一个原本很简单的概念,把简单的问题搞复杂化,结果家长不仅没变得更智慧更从容,反而更迷茫和焦虑。而本书虽然每个问题阐释的篇幅都不算长,却架构完整,条理分明,言语简洁,通俗易懂。 实用、可操作性强是本书的又一大特点。全书用大部分章节去阐述了各种技巧、方法,而不是空泛地去谈理论和炒作一些新奇的概念。比如生活中,我们自己或周边的家长常抱怨学校、老师导致了孩子厌学,但却从没想过是不是自己的教养方式有待检讨,是不是自己没有帮孩子找到一个适合他自己的高效的学习方法的问题呢?书里有一章节专门谈到了提升学习的各种技巧,包括如何培养孩子的心智、情商、智商的各种技巧,而掌握了这些方法,自然具备了自我学习的能力,好的成绩只是一个水到渠成的结果罢了。也正是这种实用性,让我觉得这本书中的很多方法、技巧不仅读起来通俗易懂,做起来依然简单可行。 信念和价值观的一以贯之,以及深深的人文关怀是我喜欢这本书的最大原因。有关育儿技巧方面的书籍市面也有不少,但如果我们细读会发现,很多方法、技巧背后所反应出的价值取向甚至都是矛盾的,比如有的书在理念上大谈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在章节上又教授家长让孩子听话的各种办法;在道德层面大批社会上的拼爹现象,而在实务方面又教授家长如何让孩子比人强,等等。而本书虽然从多维度论述了亲子关系的各个方面,但所体现的信念和价值取向却是非常一致的,就是家长唯一要做的事就是培养出孩子照顾自己人生的能力。基于这样的理解,父母自然就会给予孩子充分的尊重,整体的接纳和更多的选择,从而在教养方式上,更多地体现以人为本,尊重孩子作为“人”的尊严、价值和唯一性;在亲子互动中,更多地传递一份人文关怀,相信孩子有内在自我成长的动力、能力和秩序。 以上是我读了本书后的整体感受。当然,读书是很个性化的事,特别是对成年人而言,某种意义上,读书就是读自己,每个人都在别人的文字中寻找着自己。而本书,至少对我而言,受益良多。这种收获,不仅仅是帮助我更好地教育孩子,更重要的是,帮助我自己,在育儿的过程中完成育己,在陪伴孩子长大的过程中,更好地做到自我觉察和自我成长。
在一次聆听李中莹老师的教诲中,他在一张纸上画了个圈,里面写上我的名字,外面又化了圈,写上家庭,我知道那是指家庭系统赋予的使命,然而老师又在外面画了个更大的圈,写上中国,外面再画一个圈,写上世界,他告诉我:“你知不知道你现在做的事情可能会影响某一个家庭,而这个家庭的孩子因为受到这种影响将来可能改变中国,他孩子的孩子甚至可以改变世界?而这些事情,你甚至永远不会知道。”说实话,我以前真的没想过这个问题,即使现在,我有所觉察,但依然不自信自己有这个能力,但有一点我非常确信,李中莹老师和他的学问正在做这样一件事。如他自谦所言,他是一位信使的话,那么这本书就是他给天下父母和孩子的那封信。如果更多的家长,包括我在内,能用心地去阅读和践行这份信中的理念和方法,那我们对孩子的教养方式会更趋于完善,亲子关系乃至家庭关系会更和谐,从而不仅会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更会给孩子一个精彩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