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孩子需要的,不是我们质问他“为什么”,也不是我们劝他“坚强点”,而是真正的接纳、理解和陪伴。
父母眼里只有成绩,看不见孩子的内心,所谓的付出和期待,都会变成伤害。
人人称赞的孩子
突然就不想上学了?
全职主妇金子是在2018年发现孩子“不太对劲”的。
一开始,丈夫突然告诉她“孩子不想上学了。”
她的瞬间反应是:没病没灾怎么就不上学,不上学难道不等于放弃了人生吗?将来孩子如何在社会上立足?
她更想不通的是,一直成绩突出、表现优异、人人称赞的好孩子,怎么会有如此一百八十度的转弯。
一直以来,金子跟老公的教育理念不同。
老公始终都认为:学习成绩不是最重要的,不上学也没什么,考不上大学也没关系。
金子特别反对他这样的想法。
现在这个社会,大学生遍地都是,女儿要是连个大学都不上,怎么跟别人竞争?如何在社会立足?
她一直都很庆幸:还好老公做生意比较忙,日常都是我来照顾孩子。
孩子也很争气,5岁上学,小学初中都成绩优异,凭自己的努力考上了重点高中,怎么说不上就不上了呢?
后来,她和孩子单独沟通,质问孩子为什么选择休学?
也因此意外了解到,常年脱发、胸闷窒息、颤抖呕吐已经成了陪伴女儿上学的一部分。
金子去找了学校的心理辅导员,她才得知:孩子是抑郁了,已经有半年了!
于是,金子开始了拯救女儿之路:
不甘心,四处求证→希望女儿积极接受治疗、早点回学校→女儿病情的反复→焦虑、崩溃......周而复始。
瑜姐是个要强的女人。
她年少时家庭条件一般,父母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和面出摊炸油条。
在划线提档的年代,瑜姐高考只够上了一个普通大专,大专三年每天举着手电筒看书,读了专升本,又顺利读研,最后到当地最好的高中,成了一名语文老师。
凭一己之力完成个人阶层的跃迁,不大不小的奇迹在瑜姐身上出现了。
所以,面对自己的女儿婷婷,她不自觉地就在想,既然把孩子的学习生活安排到位,她理所应当在父母的托举下,更上一层楼吧?
但是,女儿婷婷是一个非常有主见的孩子。
小学时候,在母亲的威逼利诱下,婷婷还能勉强听。
到了初中,她开始叛逆了:不写作业,不学习,竟然有时候逃课跑出去玩;
再后来,婷婷拒绝和妈妈交流,她一说话,就摔门进自己卧室,锁门……
婷婷越来越沉默,也不再是原来天不怕地不怕的样子。
偶然一次,瑜姐发现婷婷胳膊上有自残的痕迹,她吓坏了,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和女儿一起去看了心理医生,孩子最终确诊中度抑郁症。
瑜姐看到结果,傻了眼:
“怎么会这样?我为她付出了一切!”
婷婷却说:
“我讨厌妈妈,她根本不爱我。”
我是为了奖状活着
一直以来,珊珊就是“别人家的孩子”,是父母眼中的好女儿,老师眼中的好学生,一路走来,沿途都是鲜花与掌声。
从小,她听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要听话!要好好学习,要考一百分,要评三好学生,要考名校。”
爸妈最开心的时候,就是她捧来奖状的时候,似乎她就是为奖状而活的。
……
2017年,珊珊以优异的成绩保送研究生,前程一片大好。
没想到的是,珊珊在学业和人际关系上连连受挫,开始失眠、焦虑,到2018年8月,情况越来越严重:
后来,被诊断为重度抑郁。
爸妈不明白:那么“优秀”的孩子为什么会读不下去,厌学情绪的背后原因是什么?
很多时候,孩子的焦虑和抑郁,问题就在家长身上。
我们往往从自己出发,关注我们能给孩子什么,而不注重孩子想要什么。
亲爱的父母们,每一个孩子都不一样,请不要因为社会的偏见和我们自己的意图去改造孩子。
你是否真的思索过:
你到底要孩子为你眼中的成功而努力,还是让孩子呈现他本来的素质和天分,是一只鹰就让Ta飞上天空,是一朵玫瑰就让Ta尽情绽放,成为最好的自己。
客观来说,为人父母并没有任何可以掌控生命的特权。
相比于有车有房,无条件的爱与接纳,才是我们给TA们这一生最重要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