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青春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孩子有自己的思想和主见,家长的觉察力和教育方式能否跟上孩子的变化,是减少冲突的关键。有句话说得好:有一种卑微,是孩子到了青春期。
孩子到了青春期,父母有没有觉察力很重要,如果家长在陪伴孩子时,能够觉察到青春期背后的问题,那么亲子间的冲突会大大减少。
詹森说那是他这一辈子都忘不了的一天,他一生中从没感到过如此无助。
儿子自杀以后詹森花了一年半的时间反思,为何好端端的孩子会突然做出这样的选择。
瑞恩或许也曾想找父亲袒露心事,有好几次,瑞恩都推开父亲书房的门说:爸爸,我们能谈谈吗?
多少和瑞恩一样的孩子,内心承受着压力和痛苦,各种各样的负面情绪无法排解,因为父母没有察觉或是察觉不到位,在无数次失望而归的试探后,走到了难以挽回的境地。
种独特的心理特征:情绪强烈、寻求新奇事物、积极的社会交往和创造性的探索。与人生的其他阶段相比,青春期的大脑是非常情绪化的。进入青春期后,大脑边缘系统变得活跃,各种情绪的起伏会影响青少年的内在感受和日常决策。对青少年的研究显示,即使在平静的情况下,青少年的杏仁核(情绪脑)比成年人更容易被激活。
这样的对话不是沟通,而是指责、批评,她没有察觉到女儿问题的背后,藏着的情绪和压力。后来她了解到:青春期孩子的房间反映着脑部的状况,当孩子承受着大量压力,内心和脑部状态混乱,房间也会乱七八糟。
“是吗?希望下次那些衣服能说想要到衣架上就好了。”
要矫正孩子的行为是很困难的,但只要接受孩子的情绪,他们的行为就能得到有效的修正。如果父母先看到孩子的行动结果,而不是观察他们的情绪,因此会忽视孩子的情绪,试图修正他们的行为,这样做孩子只会展现更激烈的情绪,而父母又以更加激烈的话来训斥激动的孩子,形成持续的恶性循环。
其实,青春期的孩子不想要的是父母突然闯进他们的房间,然后关心他们,与他们谈心。事实上,选择这个时候谈心就是错的。如果我们用心,就会发现孩子总会有想要和家长谈心的时候,可能在你开车接送他上下学的路上,可能是在你们散步遛狗的时候。在某一时刻,或有一瞬间,就是孩子真的想向父母坦露心迹。在孩子不愿开口的时候,不去打扰;当孩子试探探路的时候,不要选择忽视。当孩子不愿意表达时,不做一个打扰者;当孩子愿意表达时,学会做一个倾听者。
结果小新妈妈察觉不到就算了,还反过来责怪孩子不会和同学相处,导致小新的气愤升级。孩子摔门是有原因的:我被同学欺负,不安慰就算了,还指责我,这是亲妈吗?无论何时都请家长真诚对待孩子的感受,不需要也不要去修正他们的感觉,他们想要的不是父母解决问题,他们只想让父母好好听他们说话,并且理解支持在乎他们。
挂断电话后,妈妈给她发了一条信息:年龄大一点小一点没关系呀,学习这条路不分男女老少,生活中很多事情同样如此,千万不要自己限制自己,你的每一岁、所走的每一步路都是独一无二的。她很惊讶也很惊喜,她说其实这些小情绪有时候自己也很难察觉,就算妈妈不安慰,自己也是可以消化的。但是妈妈记得她说的每句话,心里的疙瘩一下就被解开了。青春期的孩子很敏感,他们有时像一只刺猬,同时他们也需要一些些小细节,及时地告诉孩子,无论你什么样子,我都爱你,在乎你。这会让孩子的内心更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