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公众号
李中莹:理解六层次是角度看网瘾
2024-06-13

微信图片_20240517100045.png


理解六个层次解析:
我们的大脑在处理任何事情的时候,都有六个层次,从下往上它们分别是:
1.环境
环境包括了所有身体以外的人、事、物,时间和地点亦在其中。这些身外物是我们的资源,但我们不能控制它们,只可以选择适合的而加以运用。
2.行为
行为是在环境中我们的实际动作过程。简单地说,行为就是“做什么?”“有没有做?“
3.能力
能力是在一个情况里所拥有的选择性。就是”怎样做?“的问题,它体现了人做事的灵活性,情绪也属于能力的层次。
4.信念、价值
信念和价值代表了做事的意义。简单地说,就是”为什么做?“的问题。
信念和价值观是支持身份的支柱,是把身份的意义实现出来的推动力。这也是为什么不同人选择不同做法的原因,它往往深藏于每一个人的潜意识当中,只有觉察的人才能在意识层面了解到它。
5.身份
我是谁?我将如何实现我生命的最终意义?我要有一个怎样的人生?
身份就像一粒钻石,角色是它不同的抛面,不同的角色面对不同的系统,而它整个的质地决定于它在最大系统中对生命意义的追求——使命。
6.系统
我与世界的关系和影响——我对世界的贡献。这是心灵的层面,是富含了生命的意义的层面,是心声与使命的层面。


微信图片_20240613100938.png

治疗:解决网瘾的方法必须双管齐下

    Ⅰ. 家庭关系的重建

    引导家长处理孩子网瘾问题的解决步骤:不把焦点放在问题上,而先建立和谐气氛,有效沟通,讨论内心感受,逐步谈及未来,找出孩子动力所在,共同订立计划。

    第一步:不要把焦点放在问题里,先放在支持他这方面

比如用一个月的时间建立和谐气氛。在这个方面出问题的差不多都是13、14岁的孩子,这个时期他是在塑造自己的人生,要甩开手自己走,和谐气氛是有说有笑,你接受我,我接受你,大家一起谈一些事,而不是一见面就骂,让他不愿意见你,根本就没办法建立有效的平台。跟孩子建立朋友的关系,家长可以问问自己:如果一个与我同年龄的朋友有网瘾问题请我帮忙,我会用什么样的态度?

    第二步:建立有效的沟通。

    建立有效的沟通是你说一句我说一句,有问有答,而避免长篇大论,或者老是否定批评责骂(这样只会一开口孩子就跑掉了)。有效的沟通是无论对方做对做错都接受他,跟他好好的谈。(朋友做得多错,你都愿意听他谈谈他的看法,并且给他支持鼓励的)。

    第三步:谈内心的感受。

    谈内心的感受不是谈上网的问题,很多家长一开口就谈到上网,可是这样等于将孩子推开了。家长需要和孩子真正谈的是内心感受,如果过去没有这样的习惯,可以先从无关痛痒的事物开始,例如你可以对他说:昨天我看电视剧《文天祥》,内容使我感到难过,你的感觉怎样?需要谈些和上网完全没关系的事。这样的交流可能最初孩子表现出不大顺畅,这是因为一方面孩子以前没有注意自己的感觉,另一方面他认为谈感觉是不恰当的。当家长把感觉拿出来讨论,而且经过不至一次地这样做,孩子慢慢就会愿意并且轻松地和家长谈感觉。愿意不愿意分享对方的感受,或愿意不愿意将自己的感受拿出来分享,就是是否真正接受或不接受另外一个人、愿意或不愿意与另外一个人建立联系的关键讯号。谈感觉才是真正的联系,这个时候家长才有可能在孩子网瘾问题上做一些事。这个过程需要多长很难说,完全决定于家长够不够灵活、聪明,是否真诚地投入按上述说话去做等。

    第四步:行动计划

    这个时候家长可以慢慢和孩子谈到未来,找出孩子希望有怎样的未来(3个月后、1年后、3年后,未来的人生等)。有了未来的意识,才会想到站在这里思考下一步再下一步。没有目标的人是没有方向的;既然没有方向也就无须举步了。能够谈论未来才可以建造一条路出来,这里又再需要家长避免否定孩子,而是应该帮助孩子走上未来的路。要知道,当孩子能够定下一个目标而且起步行动,他亦能够改变目标和改变行动,更能够提升目标和提升行动了。现在的重点是让他起步,他用自已的力量走路,稍后才引导孩子修正目标。 

    Ⅱ. 心理辅导

    1.   与父母的连接

    1.1 现实生活里案主的父母还在,案主需要重新建立或者加强与父母的连接,多跟父母沟通。父母与案主之间多内心坦诚、真实的交流,少批评、责骂、否定。当然,这点必须父母的参与才能完成。成功的信号是:案主见到父母能够上前拥抱,说:爸爸、我爱你,妈妈、我爱你。

    1.2 引导思想:辅导员应该避免对案主使用类似“原谅”或者“体谅父母”的说话,因为这样的说话会妨碍辅导效果。更恰当的说话是引导案主去接受父母,就是以父母真实的情况接受他们。父母都想做得最好,但是不懂怎么做,又没有地方可以学习,他们做的是他们以为最好的。纵使父母曾经做了一些不恰当的事,或者没有做一些应该做的事,这些都不是拒绝父母的理由,辅导员可以引导孩子完全地接受父母传给他的生命这个事实,也接受经由生命传自父母的力量与爱,这点让父母清晰无误的有资格做案主的父母。可以引导案主把父母不恰当地行为与这一点分开,就是不接受父母某些行为,但接受父母传给自己的生命,同时在这一点的基础上接受父母。

    1.3 引导案主每天睡觉做“接受父母法”。这一点对父母已经逝世的案主特别需要,特别有效。

    2.   建立自我,认识和接受照顾自己人生的责任,接受本人的局限性,本人的优点与缺点,同时认识自己拥有的旁代能力。这里可以考虑使用添增能力的技巧(借力法)

    3.   激活受导者的头脑(1)-区分真实与虚拟世界:可以鼓励案主多参加需要体力活动的团体活动,例如:打球、军训、野战游戏、拓展训练等等。健脑操部分招式在这里有效。

    4.   激活受导者的头脑(2)-建立时间意识:抽离看自己人生、策划未来、看到不同选择。健脑操也有一些招式对这里有用。

    5.   与本人感觉连接:对情绪的认识-修正自己追求的价值观,如何可以有代替(更低成本)的模式、如何创造/增加/转移价值、重建学习的趣味性。

    6.   建立未来的我-订立目标、确定模仿的对象(偶像)、订立计划和执行方案。

注:

    1. 行为疗法:参与群体的活动,特别是体力活动,例如:军训、野战游戏、社交活动、户外拓展训练、学习健脑操课程。

    2. 个人辅导:以下是从李中莹的《创伤疗法》挑选出来适合个人辅导的技巧:腹部呼吸、呼吸减压法、现场抽离法、感知位置平衡法、借力法之代入法或洒金粉法、左右两条路法、接受失败法、接受自己法、建立自我、信念种入法、目标确定法、时间线实践目标法、建立未来成功景象、目标管理、自我价值重建、负面情绪的正面意义(用逻辑思维解决情绪的技巧)。可能需要:重塑印记法、接受父母法、能量心理学消除创伤技巧、本体感觉治疗法。

    3. 团体辅导:以下是从李中莹的学问里挑选出来,适合团体辅导的技巧:未来景象、自我整合法、逐步抽离法/感知位置平衡法、健脑操部分招式、借力法(洒金粉、代入法、借过去未来的成功景象)、接受失败法(与失败对话)、接受自己、建立自我、自我价值重建、有效的沟通及人际关系、目标确定法、时间线实践目标法、负面情绪的正面意义(用逻辑思维解决情绪的技巧),重生法。

    4. 健脑操技巧:最重要的是让受导者能够更清晰地区分真实与虚拟世界、对看到的(网上)讯息清楚其真实意义,就是左右脑的平衡联系招式:开脑预备4式, 和X-Crawl, Elephants, Lazy 8, Double Doodle, Neck Rolls。提升受导者的思想组织能力可以使用EarthButton, Space Button, Balance Button。